
圖片來源:昭元攝影(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)
“寒宮”就是指女性腎陽不足,胞宮失于溫熙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癥狀。中醫所說的“胞宮”與西醫所指的子宮不同,它的范圍更大,包括子宮、卵巢等多個器官。
宮寒最常見的疾病:
痛經、月經過少、閉經、產后腹痛、產后惡露不下、不孕癥等。
還會造成女性氣血不足,沒有光澤,皮膚暗黃粗糙,臉上會長一些小斑,黑眼圈加重。
這些其實都是宮寒在作怪,所以在夏季進行暖宮是很有必要的。
因此,趁著三伏天,以下4點治宮寒法讓你輕松調理宮寒,遠離痛經。
1.日常進補:枸杞子、核桃、龍眼肉、大棗、桑椹子、當歸、雞血藤、生姜和雞肉或者羊肉煲湯,湯水具有溫腎助陽、填精養血之用。多吃補氣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、棗、花生,讓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來補足,不用擔心上火,宮寒體質屬于火氣不足,不容易出現火大體熱的癥狀。
2.適用于女性宮寒、月經疼痛、腰腹發涼、體寒及產后恢復暖宮等人群。調理奇經、暖宮散寒。關元、神闕、八髎、腎俞是重點。
3.日常運動:“動則生陽”,寒性體質者特別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。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,步行,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,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,可以疏通經脈、調暢氣血、改善血液循環,使全身溫暖。
4.除了三餐正常有規律外;尤其重視高質量的營養早餐,早餐占人營養開支量的60%以上。所以重視早餐比什么都重要。高植物蛋白質高纖維高維生素含量的早餐為上乘之選。另一方面三餐飯后適量增加優質的營養素:比如維生素ACEB礦物質鈣鐵等等。
5.泡腳:用艾葉泡腳,有促進血液循環,趕走體內濕寒的效果;使陽氣從腳底穴位沖向全身,通十二經絡,調理陰陽;經絡暢通,血氣就暢通,身體有精神,體內的寒氣自然就無處可待。
建議:一周一次,一次15分鐘,水溫自我調節,泡至微微出汗即可。泡完后,和一杯常溫水或者生姜茶更佳。
6.保暖法:少穿短裙、低腰褲,忌穿露臍裝。穿裙子時,最好穿上絲襪,以防寒從腳下生。在辦公室,可放置外套或披肩,注意頸部、肩膀和膝蓋的保暖。最好別一直待在空調房,到室外走走,讓毛孔接觸外界的自然氣息,散發體內寒氣。